
人红戏火不怕路远,就怕风评先一步凉透心。娱乐圈这碗饭,演技是敲门砖,口碑才是保命符。
文丨柚子
编辑丨云祈
声明:本文内容均据公开权威资料与节目现场说法整理,并结合作者个人观点撰写,文末附来源与截图说明,请理性阅读。
提到李梦,不少吃瓜群众脑海里蹦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小牌大耍”的传闻。她的戏里狠、戏外野,巅峰与争议,一路并行。成名之后“飘没飘”,她自己或许最清楚,但这一路的风波,确实一桩接一桩。
先把时间拨回去。入行之初,李梦就想凭一部大尺度作品一战成名。结果影片因尺度问题未能在国内上映,标签也随之贴上——“求拍裸戏上位”。这顶帽子沉不沉,且按下不表,但风评从那会儿起就跑偏了。
真正的“疯狂之年”是2015年。电影《老腔》冬天开拍,片场冷得透骨,工作人员裹着军大衣等人到位。作为女主的李梦却频频迟到,到了现场还要“加戏”,要不到就“不拍”。制片人看不下去,当场回怼:“戏哪是你想加就加,想去就去?”话音未落,李梦情绪更上头,对着工作人员大呼小叫。好不容易拍完,到了宣传期,她又缺席首映礼。作为女主不出席,这不就是赤裸裸地给导演“难堪”吗?于是片方直接发声,指她“无数次失联,艺德有问题”。这番话一出,舆论瞬间炸锅。
李梦也没沉默,她连夜发文回应:缺席首映是因档期冲突,并晒出与片方沟通截图,表示不接受对方的宣传方式。只是,网友并不全买账,毕竟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被曝出“难配合”的新闻了。
同年,《白鹿原》剧组突然宣布换角。要知道,她可是被原著作者点名看好的演员,前脚还在社交平台晒拍摄日常,后脚就被撤下,反差过于离谱。外界一度猜测“替换者有背景”。直到2020年,她上《我就是演员》,事情才算有了“正面说法”。张纪中在节目里点评:李梦演得好,但“难搞”;李成儒更直接——当年换角,就是因为她把剧组闹得不行。
同台的张颂文本想解围,讲了一个“苹果”的故事:某场戏导演要求换机位重拍,李梦坚持要一个跟手里苹果“完全一样”的道具,道具师怎么换她都不满意,最后只能满世界去找相似度极高的苹果。张老师本意是夸她较真,结果网友一边倒觉得“矫情”,反把她推进“耍大牌”的泥潭。
说回李梦的背景和起落。她绝非“只会作”的类型,演起来也能让人记住。《隐秘的角落》里她演绎一位失女母亲的痛,镜头下的细碎情绪,很多观众都看到了她的能力。也正是风波之后,她似乎意识到,再这么折腾事业只会一路下坠,开始调整姿态:上节目谦逊克制,工作中低调柔和。有传她后来靠一部于正团队的戏重回大众视线,热度又回温。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夸她的人有,翻旧账的人也不少。
最近,她迎来33岁生日。那天她发了个“变装小短片”:穿酒店浴袍,左手复古杯,右手勺子慢悠悠搅拌,镜头慢慢推近,一束强光闪过——白色抹胸公主裙上线,裙摆层层蕾丝,头顶银色纸皇冠,手捧白色花朵蛋糕,对镜甜甜一笑。镜头之下的她,哪里像个“耍大牌”的人?此外还有生日花絮:浅棕紧身上衣配浅灰卫裤,披发随意,坐在房车沙发上,一手蛋糕一手黄花。沙发和地板堆满礼物,清一色粉系,懂她喜好的朋友、粉丝这次很用心。小编亲眼数了下,蛋糕至少四个,氛围感直接拉满。
当事人的回应、节目里的说法、片方的指控,三方各执一词,网友也分成两派:一派说“专业就是要较真”,另一派说“较真不等于情绪管理失控”。其实类似的戏外风波,娱乐圈不是没见过:迟到、加戏、宣发纠纷、换角风波,哪一件都不新鲜,差别只在当事人后续如何修补和自证。
人谁不年轻气盛?难得的是在争议后还能学会收锋。愿李梦把较真用在戏里,把脾气落在镜头外;愿她接下来用作品把风评扳回来。至于能不能彻底翻篇,就看她下一部戏,够不够硬了。
[免责声明] 文章时间线、过程与配图均来自公开网络与节目现场言论,旨在记录与讨论行业现象,无任何低俗导向。请勿对号入座,更不要进行人身攻击。理性吃瓜,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对事件真实性、版权或图片使用存疑,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信息来源:
- 百度百科:李梦个人资料
- 《老腔》片方撕李梦:无数次失联 艺德有问题(搜狐娱乐)
- 《隐秘的角落》李梦:在戏中体会母亲失去女儿的痛苦(新浪娱乐)
- 《我就是演员》阵容官宣与节目相关报道(新京报)
配资杠杆分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