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持续下降!血氧饱和度跌破 80%!”8月某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的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警报,60 岁的冠心病患者林先生(化名)在急诊介入手术中突发生命体征衰竭,命悬一线。此时,心脏彩超显示其心脏射血分数(EF 值)仅18%,急诊冠脉造影确诊为“左主干加三支病变”——这是心血管领域死亡率极高的危重病症。就在急诊介入手术进行过程中,监护仪突然警报大作!“血压持续下降!血氧饱和度快速降低!”患者生命体征急剧恶化,命悬一线。经团队全力抢救,患者情况暂时稳定,但因心功能极差,需要立即启用ECMO辅助支持。
但是医院现有的几台ECMO都已经在使用中, 危急时刻,惠州三院设备科迅速行动。“立刻启动应急设备调配预案!联系兄弟医院协调 ECMO!”作为医院医疗资源整合与应急保障的 “中枢神经”,设备科团队早已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医疗设备应急联动网络,此刻,这套机制正以 “秒级响应” 速度运转。
“您好,市三院急诊抢救!急需一台 ECMO 设备,能否支援?” 设备科专员第一时间联系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设备科。“马上清点设备!配件、耗材一并打包,你们随时来取!” 对方的响应没有丝毫迟疑。放下电话,设备科立即协调医院应急车辆,同步梳理 ECMO 装机所需的配套器械清单,确保“设备到院即可用”。
在ECMO的强力辅助下,医疗团队沉着精准地为患者完成了血运重建手术。后续经过重症医学科的精心护理,林先生的心功能逐步恢复,成功脱离 ECMO 与呼吸机支持,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本次抢救成功,既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高效协作,更离不开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的鼎力相助。
事实上,这并非惠州三院设备科首次在应急救援中展现 “资源整合硬实力”。此前,在抢救多位危重患者时,设备科第一时间联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以最快速度协调到所需医疗设备,为多例疑难重症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在此特向各兄弟医院致以诚挚感谢。
设备科不仅是“管设备”的部门,更是“保生命”的防线。医院始终重视医疗资源统筹能力建设,通过建立 “日常储备 + 应急联动” 双机制、完善跨院设备调配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让设备科成为串联优质医疗资源的 “纽带”,确保在危急时刻能迅速整合各方力量,为患者筑起坚实的生命屏障。
延伸阅读:认识 “救命神器” ECMO
ECMO(体外膜肺氧合)被誉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种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它可在患者心肺功能严重衰竭时,将血液引出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回输体内,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配资杠杆分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