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李承乾,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子,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登基为皇帝,便迅速决定立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此后,李世民派遣魏征等著名大臣辅佐李承乾,悉心教导他。然而,随着李承乾逐渐长大,并且身体上患有足疾,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叛逆,不再遵循父亲的教诲,行为愈发偏离朝廷规范。一次,李承乾发现深得父亲宠爱的小弟李泰似乎有意争夺太子之位,于是他策划暗杀李泰。然而,这次刺杀行动失败,李承乾在深感危机的情况下,竟与侯君集等人结盟,密谋发动政变,试图逼宫杀父。最终,阴谋败露,李承乾被李世民废除太子之位,降为庶民,并被流放到黔州。几年后,李承乾死于流放地,年仅26岁,享年短暂。
第二子李宽,李宽出生后不久便被唐高祖李渊过继给了李世民的五弟李智云继承香火,但命运多舛,他在五岁时因病早逝,未曾见证唐朝的盛世。
第三子李恪,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氏,他自幼显现出英武果敢的特质,深得李世民的宠爱,被封为吴王。李承乾谋反失败后,李世民曾一度计划立李恪为太子,但由于宰相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有亲戚关系),李世民最后还是依照长孙无忌的意愿,决定立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治为太子。李治继位后,发生了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长孙无忌在此事件中借机冤枉李恪,称其有参与谋反之嫌。最终,李恪被唐高宗李治下令赐死,享年34岁,成为一桩历史冤屈。
展开剩余69%第四子李泰,李泰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次子,才智过人,机敏异常,因此深受李世民宠爱,并被封为魏王。然而,由于李世民的宠爱使李泰产生了继位的欲望。李承乾的失败使李泰陷入了危机,李承乾被废除后,李世民指控李泰有谋储之心,将他迁至湖北均州。李泰虽然受到唐高宗李治的宠爱,但不久后因病去世,年仅32岁,生命过于短暂。
第五子李祐,李祐性格倜傥,喜欢游猎,交往的朋友也多为一些不正之人。在李世民封他为齐王,安排他驻守齐州后,他常结交死士,不守法纪。后在舅舅阴弘智的挑唆下,李祐举兵谋反,企图夺取储位。很快,这场阴谋被李世民平定,李祐被以谋反罪判处死刑,年仅22岁。
第六子李愔,李愔的母亲同样是隋炀帝之女杨氏,他曾被封为蜀王并担任岐州刺史。然而,他放纵自己,常常外出游猎,甚至随意殴打官员,李世民多次劝告他,但李愔未曾悔改。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愔的同母哥哥李恪因被冤枉参与房遗爱谋反而死,李愔也未能幸免,被连累废为庶人,流放至巴州,最后死于流放地,享年45岁。
第七子李恽,李恽被李世民封为蒋王。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恽在担任箕州刺史期间,遭到录事参军张君彻的诬告,被指谋反。唐高宗派人调查,但李恽在恐慌中自尽,终年49岁。事后,唐高宗得知真相,命斩杀了张君彻。
第八子李贞,李贞不仅擅长骑射,还喜好文史,被李世民封为越王。唐太宗与唐高宗相继驾崩后,武则天掌握了政权,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打击李氏宗室。李贞联合李氏宗室起义反抗武则天,但在武将丘神勣的平定下,起义失败。李贞最终兵败自尽,享年62岁。
第九子唐高宗李治,李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承乾和李泰相继被废后,李世民选定李治为太子。李治在位期间致力于政治、经济改革,稳定了边疆,民生富足,历史上称之为“永徽之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唐高宗在晚年常常健康不佳,头晕目眩,影响了治理国家的能力。武则天趁机插手朝政,并最终实现了代唐称帝的目标。李治在56岁时病逝,享年34年,终其一生。
第十子李慎,李慎为人聪明且好学,特别擅长天文星象。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掌权,李慎并未参与李贞的起义,认为时机不成熟。然而,李贞起义失败后,李慎也被牵连,最终被武则天流放至岭南,途中因病去世,享年62岁。
第十一子李嚣,李嚣在李世民封他为江王的第二年便夭折,未能长大成人,早逝。
第十二子李简,李简被李世民封为代王,但同年便不幸夭折,未能见证唐朝的盛世。
第十三子李福,李福被李世民封为赵王后,过继给被李世民所杀的前太子李建成。李福最终在唐高宗即位后去世,享年34岁,时年较年轻。
第十四子李明,李明的母亲是李元吉的正妻杨氏,而杨氏不仅是李世民的宠妃,还在李元吉死后成为李世民的弟媳。李明被过继给李元吉为继子。后来,因与武则天的长子李贤关系密切,李明被武则天迫害并流放至黔州,最终被逼死,享年48岁。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杠杆分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