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能方便日后持续收到类似优质内容,也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不断进步的最大动力!
文|玥甥
编辑|t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身份背景不再是衡量人物价值的唯一标准,各路豪杰纷纷崛起,层出不穷。
许多优秀的中国编剧便以这一历史背景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荡气回肠的影视作品,其中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英雄人物,纷纷成为当代人熟知的传奇。
展开剩余87%而在众多英雄中,唯独李勣被后世誉为半人半仙,野史中甚至称他为“诸葛亮的第二”,可见其地位之崇高。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若后世出现不孝子孙,必当斩杀。”这句话也足见他对家族未来的忧虑和警戒。
徐茂公,即唐朝重要重臣徐世勣,因避唐高祖李世民名讳,赐姓“李”,遂改名李勣。实际上,隋唐时期他追随过的主公不止三位,而是多达八位之多。
隋末乱世,百姓流离失所,盗匪横行。为了保护家园,李勣不得不加入地方势力以寻求庇护。
瓦岗寨是当时由翟让领导的著名抗隋武装,因其声势较大,成为李勣的首选归附对象。翟让是李勣的第一位主公。
为了使瓦岗寨实力更为强大,李勣劝说翟让将寨主之位让给了李密,翟让也欣然接受,这充分显示了李勣在瓦岗寨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瓦岗寨内部后来爆发内讧,李密猝死,李勣趁机吞并大部分势力,最终选择投降唐朝,担任右武侯大将军,镇守黎阳。
但好景不长,窦建德攻破黎阳城,用其父亲作为人质要挟李勣为自己效力,不过最终李勣还是回归唐营。
在唐朝阵营中,李勣屡建战功,深得李渊的器重,赐他国姓“李”,并封赏他父亲官职,赐予良田美宅,待遇远胜于窦建德麾下。
李勣与同样来自瓦岗寨的魏征结盟,两人联手在山东战场上屡建奇功,不过他们的背后还有李建成对魏征的倚重支持,李勣的辉煌也离不开李建成的庇护。
后来,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发生内讧。太谷之战中,为保留实力,李世民未及时救援李建成,导致两人自相残杀的局面逐渐形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功登基。
李建成被杀后,李勣的下一位主公自然是李世民,但李世民对李勣始终缺乏完全信任。魏征去世后,李勣更加顺从李世民,但李世民心中依旧对他存有杀机,甚至死前还派亲儿子去探查。
李勣深知李世民的多疑,避免回家探亲,迅速赴任,才躲过一劫。
进入李世民时代后,李勣始终保持低调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在太子李治继位后,李治对他十分信任,为了制衡权臣长孙无忌,开始加以礼遇,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李勣聪慧且忠诚,具备卓越的识人之明,在李渊和李治两朝,他充分发挥才能,而面对多疑的李世民则选择隐忍等待。
李治皇帝忌惮长孙无忌权势,为平衡朝局,启用李勣,使其与长孙无忌分庭抗礼。李治驾崩后,李勣又公开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究竟他内心是依然忠于李治,还是稍带报复李世民的情绪,令人猜测。
正因如此,李勣断言自家子孙不可能胜过李家后人。发现孙子李敬业心怀叛逆后,才决意痛下杀手,永绝后患。
李敬业自幼骑射俱佳,才智过人,曾任眉州刺史。眉州盗贼猖獗,他刚上任时并未急于剿匪,而是先治理政务,待盗贼放松警惕时,率军突袭匪窝,成功平息一方。
李勣听闻此事,心情复杂。欣慰的是孙辈中出了一位人才,但又忧虑此人行事冒险,不够稳重,难以信赖其忠诚。
早年,李勣看相认为李敬业面相不佳,恐其将来祸及家族。李敬业的野心尚未显露时,李勣便设计多次试图除掉他,但都被李敬业巧妙逃脱。
最著名的一次是李勣借打猎之机,将年仅十岁的李敬业诱入密林,点火欲焚毁,但李敬业趁机杀死坐骑,剖开马腹藏身其中,才侥幸逃脱。
此后,李敬业明白了祖父的用意,表面上在李勣面前变得乖顺,直到李勣去世后才露出真面目。对外始终保持忠诚良将的形象。
李勣临终前依旧担忧孙子,特别叮嘱李弼若发现不孝子孙,务必速杀,实际上是让他严密监视李敬业。
李勣去世后,李敬业如失去紧箍咒般自由,继承英国公爵位后,表现尚称不错。
十多年后,李治驾崩,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出现在朝堂,并最终改立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掌握实权。
李敬业因反对武则天,受到重创,降职为柳州司马。巨大落差令他难以接受,于是聚集被贬官员,以恢复庐陵帝位为名,公开发动叛乱。
他们斩杀扬州长史陈敬之,假传武则天密旨讨伐“叛将”冯子猷,又让工匠囚徒穿上盔甲练兵,镇压扬州官吏,令其噤声。
骆宾王写下著名《为李敬业讨武曌檄》,直斥武则天出身低微、性情恶劣,指责她与李治有奸情,令国君沦为禽兽,还揭露她弑母杀兄,质问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
李敬业仍不满足,找人冒充已故太子李贤,以其名义招兵买马,激起更大反叛。武则天震怒,派兵围剿李敬业。
当时魏思温建议抓紧优势,迅速进攻;薛仲璋则主张固守金陵,逐步蚕食中原。李敬业采纳了薛仲璋的主张。
李敬业让部队守江都,亲自率兵渡江攻打润州。魏思温对此极为担忧,认为兵力分散,失败已成定局。
李敬业攻占润州,俘获叔父李思文,杀戮不少官员。武则天震怒,恢复他们本姓“徐”,削夺全家官职爵位,并挖掘李勣墓地,最终李敬业兵败身死。
李敬业的结局,印证了李勣的慧眼识人。直到唐中宗复位,李勣才获得平反,历史评价渐趋公允。
百科.徐茂公.[OL].
百科.李敬业.[OL].
曹印双.李勣与八主[J].唐都学刊, 2008.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杠杆分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