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外交官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天竺一国,将敌国之王献上大唐太庙,创下了堪称“空前绝后”的壮举。这位英雄便是王玄策,他的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大唐国力的强盛和威严,也仿佛验证了汉朝名将陈汤的豪言:“示明万里之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然而,历史上对于王玄策的记载却十分稀少,尤其是他三度出使天竺并屡立赫赫战功的事迹,竟然在史书中不为人知。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由于《西游记》中的玄奘法师掩盖了王玄策的光辉,但经过细致探究,却发现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我们不妨从那场震撼人心的战斗开始,揭开其中的谜团。
唐朝初期,印度大陆南北东西分裂成多个独立的王国,分别称为东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和中天竺。中天竺作为其中最强大的国家,占据了印度最肥沃的土地,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统一了北天竺,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历史上称之为“戒日王朝”。在四处征伐的过程中,摩揭陀帝国的君主戒日王尸罗毅多,因为佛教的缘故,对大唐的国威产生了强烈的敬仰,决定派遣使者向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递交国书,寻求永世友好。
展开剩余85%李世民皇帝心怀大度,决定响应戒日王的请求。在贞观十七年(643年),他派遣王玄策作为副使,随正使李义表一同护送戒日王的使者回天竺。然而,从大唐派出的使团级别来看,太宗对摩揭陀帝国并未给予特别重视。正使李义表是正五品官,而副使王玄策则是刚从县令升任右卫率府长史的五品官,这个级别甚至不如当时的吐蕃或吐谷浑等国家的使者。显然,王玄策的出使并非是受宠的差事,而更像是一种低调的安排,甚至可能与太子李承乾被废有关。
王玄策本是河南洛阳人,曾任广西罗城的县令,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不多。他在戒日王派遣使者到长安时,刚刚就任右卫率府长史,也就是太子府的学士。他被派遣出使天竺的原因,至今无法考证,或许这与李世民当时在朝中的一些政治动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推测,王玄策作为东宫的属官,可能与太子李承乾被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因而被派往天竺。
尽管如此,王玄策完成了第一次的出使任务后,太宗皇帝并没有提拔他,反而再次派遣他出使天竺。这一次,王玄策虽然依然没有得到升职,但却成为了正使,或许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补偿。在这次出使中,王玄策有三项主要任务:一是拜会戒日王,商谈大唐与天竺的佛学交流;二是访问吐蕃,探听吐蕃的虚实;三是前往西藏,探望文成公主。王玄策不仅顺利完成了这三项任务,还凭借其博学和胆略,得到了吐蕃上下的好评。完成任务后,他继续前往天竺,然而,没想到他即将面临一场空前的风暴。
就在王玄策返回长安时,天竺发生了政变,摩揭陀帝国的戒日王尸罗毅多在恒河沐浴时意外溺水身亡。由于当时通讯不便,唐朝朝廷竟然对这一事件一无所知。新的帝王阿罗顺那通过政变上台,他本就反对与大唐的外交关系。在得知大唐有使团抵达时,阿罗顺那深感不安,认为大唐和吐蕃的联合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策划了一场伏击。
在经过漫长的艰难行程后,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带领三十余人的使团,翻越雪山,穿过尼婆罗,最终遭遇了两千余天竺军队的围攻。面对这样悬殊的力量,王玄策尽管拼力抵抗,但依旧被围困,结果除了他和蒋师仁被俘外,其余使团成员都惨遭毒手,包括王玄策的儿子和侄子。失去亲人的痛苦深深折磨着王玄策,但他并没有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策划,他和蒋师仁终于趁夜逃脱。
逃脱后的王玄策心中充满复仇的决心,他誓要以大唐之名,报回天竺的羞辱。他一路北上,穿越甘地斯河、辛都斯坦平原和帕米尔高原,最终抵达尼婆罗(即今尼泊尔)。在这里,王玄策通过国书向吐蕃和其他邻国求援,成功集结起约一万名士兵,其中包括来自尼婆罗的七千骑兵、松赞干布派出的千余名牦牛兵,甚至还有章丘拨国的骑兵。虽然松赞干布并不看好这一战,但他为了支持王玄策,依然派兵助阵。
面对摩揭陀帝国的守城力量,王玄策并未被吓倒。相反,他命令联军发动全面攻势,使用云梯、抛石车、火攻、水淹、挖地道等多种攻城手段,最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攻破了天竺的重镇茶博和罗城。阿罗顺那惊恐之下,将数千象军撤入城中死守,但他却犯下了致命错误——不敢出城迎战。王玄策见状,迅速指挥联军展开攻势,最终将阿罗顺那的军队击溃。
公元648年,王玄策追至阿罗顺那的主力部队,经过一场惨烈的战斗,联军斩敌三千,俘虏一万多,阿罗顺那见大势已去,带着家人逃亡。然而,这并未让王玄策罢手,反而加速了追击。阿罗顺那最终被王玄策亲自生擒,整个摩揭陀帝国的统治集团几乎被一网打尽。
摩揭陀帝国灭亡后,印度大陆上其他国家都感到了极大的威胁,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投降。王玄策的胜利,成为了大唐国威的象征。然而,尽管这一战震撼了整个印度大陆,王玄策最终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他回到长安后,太宗李世民对他并没有给予过多奖励,只是简单授予他一个五品官职“朝散大夫”。为讨李世民欢心,王玄策送上了一名名叫那罗迩婆寐的“长寿大师”。这位大师声称自己活了二百多年,李世民被其所言所动,急切地想要寻求长生不老药。
然而,事实却是,这位所谓的“长寿大师”不过是一个骗子,他所炼制的丹药不仅没有延年益寿,反而使李世民中毒,最终导致了唐朝的伟大帝王在贞观二十三年去世。李世民的早逝,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而王玄策的仕途也因此蒙上了阴影,成为历史上的一段未解之谜。
尽管王玄策为大唐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往往模糊不清,甚至在许多史书中难以找到他的名字。直到千年后,日本学者田中芳树才通过《天竺热风录》为王玄策立传,将这段辉煌的传奇呈现给世人。王玄策若泉下有知,或许会感到些许慰藉,毕竟他那“空前绝后”的奇功,终究被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杠杆分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