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一封信件,宣布即刻免职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理由是她购房贷款时虚报住址。 这个操作看似是个人纠纷,但实际上捅了马蜂窝。 美联储理事的任期原本设计为14年,横跨四届总统,就是为了防止政治干预货币政策。 特朗普直接伸手进去掏人,被法律专家呛声“越权”,库克的律师更是搬出1935年的最高法院判例来回怼。 美元指数应声下滑,人民币资产却悄然成为全球资本的焦点。 这场权力游戏不仅动摇了美联储的独立性,还意外给中国A股市场送上了神助攻,资本正在疯狂换仓。
特朗普援引1913年《联邦储备法》中的“正当理由”条款来 justify 他的行动,但法律学者指出,“正当理由”需要经过司法裁决,总统无权单方面决定。 库克的律师引用1935年罗斯福总统试图撤换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却被法院阻止的先例,强调程序的合法性。 美联储的独立性是美元信用的基石,这次事件让布鲁金斯学会直接评论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致命一击”。 特朗普任内已经安插了2名亲信理事,这次针对拜登任命的库克,明显是为了争夺美联储决策席位的多数控制权。
美元指数年初至今暴跌了9%,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预测美元明年再贬值9%至91点,直逼疫情初期的低点。 央行独立性崩坏等同于国家信用减值,市场担忧美联储会沦为政策打手,降息节奏可能要看特朗普的推特发言。 黄金价格暴涨至3450美元每盎司,RSI指标超出超买线,比特币单周飙升12%,这些信号显示资本正在逃离美元体系。 美债海外持有比例从30%暴跌至12%,4月份美国财政部的美债拍卖出现困难,反映出全球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下滑。
离岸人民币年内升值4%,北向资金在一季度狂扫1200亿元A股,同比激增37%。 外资抢筹的逻辑很清晰:美元塌方叠加人民币资产性价比凸显,形成了资本换仓的黄金窗口。 科创50指数单日飙涨1.61%,科技龙头公司成为外资的“压舱石”。 中国央行稳汇率组合拳频出,连续增持黄金,新兴市场集体构建“黄金-本币”结算体系,人民币国际化悄然推进。 中美经济周期错位,中国政策工具箱深度占优,降准降息蓄势待发。
特朗普的关税战推高了全球供应链成本,美国自身通胀反复,陷入“降息怕通胀、加息怕衰退”的死循环。 2025年8月26日央视新闻披露了特朗普的免职信,事件迅速发酵。 美联储前脚刚释放降息信号,总统后脚就掀桌子换人,华尔街不得不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担忧。 如果特朗普靠“法律战”得逞,美联储可能变成政策打手,通胀目标随选举周期摇摆。历史上有类似剧本,1929年大萧条前夜,《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推升全球关税至60%,引爆债务危机。
人民币资产能吃到红利,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自身实力。 产业链自主可控,政策稳定性强,吸引了全球资本。 北向资金流入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外资对A股的配置增加。 美元疲软推高了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但资本更青睐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中国央行 actions 提供了信心,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强反映了市场预期。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强调美元贬值趋势,资本从西方转向东方,寻找更安全的港湾。
黄金变身“去美元化”弹药,比特币飙升显示避险情绪高涨。 美债拍卖困难表明全球投资者在减少美元资产持有量。 特朗普的行动只是美元体系龟裂的冰山一角,裂痕早已显现。 人民币升值带动的结构性牛市类似2017年的行情,当时也是外资大量流入。 现在资本本能地转向新港湾,A股市场受益于这种大环境变化。 数据表明,美元跌倒确实让全球吃饱,尤其是中国市场。
全球货币秩序的重构正在进行中,旧神坠落,新神未立,混沌图景下资本寻求稳定。 人民币资产成为替代选择,外资抢筹科技股和黄金相关资产。 央行政策对比鲜明,中国稳扎稳打,美国政治化干预。 美元信用锚点晃动,长期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增加。资本流动数据证明趋势形成,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结构性的 shift。 市场反应即时,美元指数下滑直接反馈了担忧情绪。
配资杠杆分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