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稅反制升級:醫療影像設備供應鏈承壓
2025年4月,中美關稅博弈再度升級,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醫療影像設備加征34%關稅,涉及CT球管、超導磁體等核心部件。這一政策直接導致進口設備成本激增,部分高端機型采購價上漲超20%,迫使醫院調整采購策略。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醫療設備分階段加征關稅,2024年注射器、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關稅提升至50%,2025年半導體關稅翻倍至50%。超聲設備的鋰電池、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供應鏈成本攀升,企業被迫加速本土化進程。例如,海洋儀器企業因美國傳感器成本上漲40%,連夜調整技術方案,這一現象在超聲設備領域同樣存在。
二、國產替代加速:超聲會診系統市場格局重塑
關稅反制倒逼國產超聲設備加速替代趨勢在全國范圍內蔓延,2024年國產超聲設備市場份額已達65%,邁瑞、聯影等企業在中低端市場實現全面替代。
技術突破成為國產替代的核心驅動力。邁瑞醫療推出的超高端超聲Resona A20,憑借AI輔助診斷和5G遠程功能,ASP(平均售價)較上一代提升100%,并計劃于2025年獲批FDA認證。超研股份則在便攜式超聲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其掌上式超聲設備已覆蓋全國1.5萬家醫院,并出口100多個國家。政策層面,國家醫保局將AI輔助診斷納入醫保支付,明確在超聲檢查中設立“人工智能輔助”擴展項,進一步推動國產技術落地。
三、超聲會診系統:關稅沖擊下的創新機遇
1. 供應鏈重構與成本優化
關稅反制促使企業加速核心部件國產化。聯影醫療自主研發的CT球管已實現量產,打破美國壟斷;邁瑞醫療通過提前在美國備貨,規避了本輪關稅影響,其美國業務毛利率仍保持在70%以上。此外,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政策為進口高端設備提供緩沖,博鰲樂城先行區醫療機構可免征進口關稅,推動超聲設備技術迭代。
2. 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拓展
AI與5G技術成為超聲會診系統的破局關鍵。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明確支持AI在超聲診斷中的應用,如智能乳腺全容積超聲系統、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浙江省人民醫院畢節醫院引入的5G遠程超聲機器人,可實現異地醫生實時操控機械臂檢查,基層無需配置專業超聲醫師。這種技術創新不僅提升基層診療能力,還降低了對進口設備的依賴。
3. 政策協同與市場機遇
“十四五”規劃明確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向國產傾斜,2024年國產超聲設備采購占比已超50%。地方政策如廣東省要求公立醫院優先采購國產耗材,福建省將進口設備使用比率納入院長考核,進一步壓縮外資品牌生存空間。此外,國家藥監局對創新醫療器械開辟綠色通道,2024年批準的281個創新產品中,245個為國產,超聲會診系統成為重點支持領域。
四、行業展望:從“替代”到“引領”的跨越
短期來看,關稅反制將加劇醫療影像設備市場分化,外資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可能進一步萎縮,而國產廠商憑借技術迭代和政策紅利,有望在中高端領域實現突破。長期而言,行業競爭將聚焦于核心技術自主化、供應鏈韌性和全球化布局。例如,邁瑞醫療計劃在東南亞擴建生產基地,規避地緣風險;聯影醫療則通過“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2024年出口額增長35%。
超聲會診系統作為醫療影像設備的重要分支,正迎來技術變革與市場重構的雙重機遇。企業需把握政策風向,加速AI、5G等技術融合,同時通過全球化布局降低關稅風險,方能在變局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